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丁忧是什么意思?古代官员为什么会有丁忧制度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8 08:40:07    

我们现在看古装剧,经常听到个词叫丁忧、古代的官员们只要丁忧了,就要家里啥事不干的待三年。那丁忧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就是父母去世做儿子的要服丧三年,在这期间不得做官,不得婚娶,这就是丁忧。

丁忧,其实只是儒家的道德规范,可到了汉朝汉武帝后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这才让丁忧成为了一种官方制定的制度还被严格的贯彻下来。在此之前是诸子百家,各有千秋,谁的思想也没有占统治地位,儒家思想也一样,所以汉朝之前丁忧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。

那为什么儒家会有这个制度呢?其实在春秋时期,儒家的内部人士对丁忧三年这样的规定也是有异议的。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,他就曾经在课堂上对孔子说,丁忧三年是不是时间太长了?现在您老说礼崩乐坏,那么3年这么长的时间,不修理不习乐的话,那不更加的礼崩乐坏了吗?

当时孔子也没给他好脸就说,你真觉得一年就行吗?之所以是要服丧三年,是因为在你出生以后的头三年之内,你不能离开你的父母。你的父母要将你抱在怀里一刻不能放松,所以你的父母去世以后你应该同样的服丧三年。这段对话就说明儒家为什么要实行丁忧三年了。

丁忧又可以称作守孝或者是守制,就是说在父母去世以后,儿子要为父母守孝三年,女儿是不需要丁忧的。如果儿子还健在的话,那么孙子也不用丁忧。丁忧期间,一般孝子都会在父母的坟前建一个草屋,自己就住在这里。在这期间不能婚娶、不能娱乐、不能有房事。

虽然说丁忧的时间并不是整整三年而实际上是27个月,但这其中的滋味也是非常的难受的,想象一下在外27个月的感受吧。更为奇葩的是在父母去世前妻子如果怀孕了,要只是小月份的话,那很多儒家人士都会让妻子做流产,想想都不寒而栗!

为什么?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孝子的美名。这都是汉朝才开创的制度,“丁忧”和“举孝廉”时代。“举孝廉”前文交代过,这个奇葩的制度把儒生们都变成了丧心病狂的孝子狂魔。丁忧就更加如此,为官者不执行丁忧制度就等着被人弹劾吧,下场不仅是官丢了,还要被问罪。

在古代,如果一个官员在孝行方面出了问题那就是品行方面出了问题,这样的官员是没有什么前途的。在东汉末期就有这样的故事,有一个儒生叫赵宣,他在父母去世以后没有封闭墓道,自己就住了下去,一住就是20年。很快他的孝名就在乡里乡外就传播开来。当地人都为本地出了如此的孝子为荣。

此时当地新来了一位太守叫陈藩。陈藩知道自己的治下竟然出了这样的孝子非常的高兴。他想将赵轩推举做官就是举孝廉。但他无意中了解到赵藩有五个儿子,而且这五个儿子都不满20岁。这个赵宣在墓地里20年可没闲着,这五个儿子都是在赵宣守孝期间生的。陈藩得知真相后大怒,非但没有推荐赵宣还将把他治了罪。

关于丁忧,还有著名的例子就是张居正,万历五年,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,按照惯例必须丁忧,但是张居正不甘心,他的新政才刚开始。恰逢小皇帝这时也离不开他,于是皇帝就同意让张居正继续干。这时朝廷上的舆论力量非常强大,无数官员上书谴责张居正的不孝行为,结果小皇帝很生气,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,张居正顺利地逃脱了丁忧。可是后来万历长大后觉得自己被忽悠了,还是拿丁忧做文章,将死去的张居正抄家夺爵、子孙流放。

这些都说明丁忧在中国古代制度里的重要地位,其实个人认为,举孝廉也好,丁忧也罢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大坑,当某一种行为能带来巨大利益的时候,往往我们看到的都是演技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