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王盖地虎,宝塔镇河妖。”这不是行话而是土匪联络时的暗语。
所谓“行话”,就是某个行业经常使用的术语。有些“行话”外行很难听得懂。行话不同于“黑话”,江湖帮派为了暗地联系,常用“黑话”做为接头暗语。而专业技术行当的“行话”只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而形成的内部约定俗成的传承口诀或谚语。
譬如古时老木匠的谚语:“立一卧九,不推自走;立一卧八,费力白搭。”指的是刨刃与刨底的角度。直角三角形的垂直边是一寸的话,水平边是9分,刨刀安在斜边上。角度小,刨子能吃上力,使用比较省力,但容易戗茬;角度大,推起来费劲,但不容易戗茬。大致平整后再按墨线通长刨削。刨刃的角度口诀:
“立一卧九,不推自走;立一卧八,费力白搭。”
“一尺三寸五,立一卧八五。”
清式建筑大木作举架俗称,即五举步架放在檐步,“头”,即檐头。北京地区的清代建筑,因受官式做法的影响,有很多“小式大作”和无斗拱的“大式小作”建筑,在施工中逐渐形成了举架做法的规律,五举、六五举、七五举、九举等步架有固定的位置,而五举又是清代建筑的檐步或廊步普遍运用的举架,故称:“五举拿头”。
“学算房屋非易轻,皆向檐柱径头增。
檐柱一尺金加寸,若问高低按举升。
如有五举加檐柱,以得金柱长短径。
如有排山算山柱,按深一丈三五乘。
得数并在檐柱上,不可不加半椀桁。
问深壹丈分几步,五檩四步起脊桁。”
江南建筑的翼角起翘称为“发戗”。发戗又分为水戗发戗与嫩戗发戗两种。水戗发戗的角部基本不起翘,仅仅通过戗脊于近屋角处向上反翘,构造简单。嫩戗发戗的角部起翘明显,嫩戗斜插于老戗之上形成夹角,构造复杂。
古代的经营方式多以专业作坊为主,在大式作中最简单的行话:“瓦二木三。”其意思就是房屋四周的滴水边的台明尺寸要两柱径,屋面的出檐尺寸要有三柱径。这种“行话”既好交流有好熟记。
古代施工没有平立剖三视图,只有掌作手中的1:1的仗杆和工匠烂熟于心的口诀或行话。
大式作掌作的行话:“柱高八尺,面宽一丈”。工匠们烂熟于心的谚语:
“如有斗口按口举,丈举平房不同然,
再加柁梁长和短,进深二柱有其然,
要短三四五六架,每步按架五六还,
要得此梁厚与宽,五九柱子加壹肩,
宽从厚里二寸添,如若尺外再加宽,
若知瓜柱长短径,各向步架按举成,
得数将柁宽减去,宽厚随柁柱可成,
柁墩宽定柱贰分,高随步举宽柁同,
若喜坚固加角背,单双亦可配合然。”
“隔行如隔山”歌唱家在唱“多来米发梭拉西”数学家在念“1234567”。用不着“抬杠”谁都没有错,只是没在一个平台上而已。